參考消息網9月27日報道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9月25日報道,中國正在以遠超其他國家的速度制造和安裝工業機器人,美國只能排在第三,遠遠落后。這進一步加強了中國已經在制造業取得的全球主導地位。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25日發布的一份報告,去年中國工廠有200多萬臺機器人在工作。報告發現,中國工廠去年安裝了近30萬臺新機器人,超過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而美國工廠安裝了3.4萬臺機器人。
報道稱,中國工廠不僅使用了更多機器人,其制造機器人的能力也在提升。中國政府鼓勵中國企業成為機器人和半導體、人工智能等其他先進技術領域的領軍者。
在全球范圍內,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在制造業中發揮著越來越突出和開創性的作用。工業機器人種類繁多,從焊接汽車零件的機器,到把箱子抬到傳送帶上的機械臂。隨著技術助力工廠提高效率,一些工廠正在減少工人數量,并改變其他工人的職責。
過去10年,中國開展了一項廣泛行動,在工廠中使用更多機器人,成為機器人制造大國,并將該行業與人工智能的進步結合起來。
科技研究公司奧姆迪亞公司首席分析師蘇廉節說,中國企業受益于國家的大力推動,這與中國電動汽車和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方式如出一轍。
報道稱,中國推動工廠自動化是鞏固其世界制造業強國地位的關鍵部分。自2017年以來,中國工廠每年安裝超過15萬臺機器人。與此同時,制造業產出激增。到今年年初,中國工廠生產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制成品,超過了美國、德國、日本、韓國和英國的總和。
日本、美國、韓國和德國這四個排在中國之后的工業機器人使用大國,去年的機器人安裝量都比前年有所下降。
報道稱,2015年,中國政府將提升機器人領域的全球競爭力列為重要任務,以減少先進制成品的進口。2021年,中國政府發布了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的詳細戰略。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在全球機器人制造中的份額從2023年的四分之一上升到三分之一。此前居于領先地位的日本則從前一年的38%下降到29%。
報道稱,該聯合會的數據不包括人形機器人,這種機器人在很大程度上仍處于試驗階段。但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制造人形機器人的初創企業數量激增,并形成了制造機器人專用部件(如電動關節)的企業生態系統。
不過,蘇廉節說,中國企業在制造一些用于人形機器人的關鍵部件(包括一些傳感器和半導體)方面仍落后于外國競爭對手。
他說,許多頂級部件仍產自德國和日本等機器人制造業長期領先的國家。
但在工業機器人方面,中國有多重優勢。中國有大量熟練的電工和專業的計算機程序員,他們可以安裝機器人。
報道稱,中國的人工智能產業非常注重使用新技術來追蹤和改進工廠設備性能的各個方面。
專門研究自動化的供應鏈顧問卡梅倫·約翰遜說,中國企業“正在利用人工智能來迅速判斷哪些機器運轉良好,哪些略有不足”。他補充說,在中國以外,“人們尚未將其視為一種制造工具”。
——信息來自:參考消息網